全球 HIV/AIDS:现状、趋势与挑战

首页    行业动态    全球 HIV/AIDS:现状、趋势与挑战
全球 HIV/AIDS:现状、趋势与挑战
(2025.04.22整理)

 

自 1981 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,HIV/AIDS 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复杂的挑战之一。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(ART)的普及挽救了数千万生命,但社会不平等、资金短缺与病毒耐药性等问题仍在威胁 2030 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。本文基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(UNAIDS)、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及权威医学期刊的最新数据,全面解析全球 HIV/AIDS 的现状、核心趋势与未来挑战。

01 全球 HIV/AIDS 流行现状

1.1 感染与治疗的全球分布

截至 2023 年,全球现存 HIV 感染者约 3990 万人,其中 930 万人(近 1/4)未能获得必要治疗,导致每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。2023 年新增感染病例 130 万例,远超 2025 年目标的 37 万例,是原定目标的 3.5 倍。

撒哈拉以南非洲:是全球 HIV 感染最为严重的区域,该地区在全球感染者中占比很高,且新增感染数和艾滋病相关死亡数均占全球总数的较大份额。例如,在 2021 年,东非及南非地区预估有 2060 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占全球感染者总数比例过半,当年新增感染者达 67 万人。此外,撒哈拉以南非洲 15 - 24 岁女性感染风险是同龄男性的两倍,部分国家青少年女性每周新增感染高达 5600 例。

亚洲:印度、中国等人口大国面临着一定的艾滋病防治压力。虽然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宣传教育、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,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的快速传播,但性交易、注射毒品等高风险行为的存在,仍是该区域疫情防控的难点。亚太地区在 2021 年约有 600 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当年新增感染者 26 万人。

东欧和中亚:该地区新增病例持续上升,东欧的病毒携带者人数自 2003 年激增 116%。

欧美地区:欧洲和北美国家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,实现了艾滋病的低流行状态。不过,同性恋群体、无家可归者等边缘化人群中的疫情控制仍面临挑战。中东和北非地区在 2021 年艾滋病感染者相对较少,约为 18 万例,但当地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人数正在上升。

治疗进展显著但地区差异显著:

治疗覆盖率提升: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治疗取得了持续进展,截至 2023 年,已有 3070 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治疗。全球 75% 的感染者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(ART),较 2010 年的 47% 大幅提升,挽救了超 2000 万人的生命。

地区差异显著:撒哈拉以南非洲通过国际援助将感染率较 2010 年降低 59%,部分国家如博茨瓦纳、卢旺达等,通过扩大检测覆盖面、提供普遍治疗及加强社区参与,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首次脱离 “疫情重灾区” 名单;而东欧、中亚及中东地区在治疗可及性和效果方面相对滞后,其中东欧的病毒携带者(PUV)人数自 2003 年激增 116%。

1.2 重点人群的脆弱性

高危群体占比突出:性工作者、男男性行为者(MSM)、注射吸毒者等占新增病例的 55%,较 2010 年增加 10 个百分点,但仅不足半数获得预防服务。

性别与年龄差异:撒哈拉以南非洲 15 - 24 岁女性感染风险是同龄男性的两倍,部分国家青少年女性每周新增感染高达 5600 例。

02 防治进展与核心趋势

2.1 技术突破与治疗优化

长效药物与治愈探索:每月注射的卡博特韦(Cabotegravir)在临床试验中预防效果达94%,南非和乌干达的来那卡帕韦试验显示100%保护率。全球第七例艾滋病治愈患者通过干细胞移植实现长期病毒抑制,为基因疗法提供新方向。

治疗目标推进:2023年全球实现 “86-76-71” 的 “90-0-90”阶段性成果(知晓感染状态、接受治疗、病毒抑制),但距2030年“95-95-95”目标仍有差距。

2.2 资金与社会障碍加剧不平等

资金缺口扩大:2023年全球抗艾资金为198亿美元,较2022年下降5%,中低收入国家债务危机导致预算缩减,资金需求缺口达80亿美元。

污名化与法律限制:68个国家仍将同性关系定罪,47%的HIV感染者报告遭受医疗歧视,导致检测与治疗依从性降低。

03 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

3.1 多重危机下的防控困境

COVID-19的持续影响:疫情期间,85国HIV检测量下降40%,母婴阻断服务中断加剧儿童感染风险。

耐药性威胁上升:WHO监测显示,10%的新感染者对一线药物多替拉韦产生耐药性,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耐药率超 15%。

3.2 疫苗与预防技术的瓶颈

疫苗研发缓慢:尽管mRNA技术加速研究,但HIV病毒高变异特性使有效疫苗仍处试验阶段,广谱中和抗体(bnAbs)的临床应用仍需数年。

PrEP 推广受限:撒哈拉以南非洲 PrEP 使用率不足10%,成本与依从性问题削弱预防效果,而高收入国家 MSM 群体通过 PrEP 普及实现感染率下降。

3.3 结构性改革与全球协作

整合卫生系统:将 HIV 防治纳入全民健康覆盖(UHC),强化基层医疗的检测与转诊能力,如南非社区工作者模式将检测率提升至 89%。

消除制度性歧视:泰国、博茨瓦纳通过法律改革降低高危人群感染风险,新发病例降幅超 30%。

专利共享与资源倾斜:推动长效药物专利开放,确保中低收入国家可及性;国际资金优先支持东欧、中亚等疫情反弹地区。

04 结论

全球 HIV/AIDS 防治呈现希望与危机并存的复杂图景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成功证明,资金投入与社会动员可显著逆转疫情;而东欧与中亚的恶化则警示,忽视弱势群体与系统性歧视将导致防控倒退。未来五年是决定 2030 年目标成败的关键期,需通过技术创新、资源公平分配与全球协作,突破医学与社会壁垒,最终实现 “零感染、零歧视、零死亡” 的愿景。

 

参考资料

1 UNAIDS. The Urgency of Now: AIDS at a Crossroads (2024)。

2 IHME & 华盛顿大学. Lancet HIV 研究 (2024)。

3 WHO. HIV Drug Resistance Report (2023)。

4 中国疾控中心. 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 (2024)。

5 The Lancet HIV. 疫苗与治疗进展分析 (2024)。

此文章综合多份权威报告与研究成果,2025年4月22日整理,数据截至2024年7月,反映全球 HIV/AIDS 的最新动态与核心挑战。

2025年4月24日 10:27
浏览量:0
收藏